中国黄金业发展的繁荣时期—多金的汉代

时间:2012-03-01 3433 字号:
      秦、汉和三国时期,在中国黄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秦代的贡献在于统一黄金计量名称,改周代的斤为镒,尊黄金为上币。而黄金生产的繁荣鼎盛,主要是汉代,尤其是西汉时代。史书记载的“汉代多金”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黄金生产的盛况。
一、黄金库存量大
      据《魏晋南北朝史》记载:“西汉初时,黄金库存总量在百万斤以上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》记载:“到王莽末期宫中还有70万斤黄金”。按《中国历代斤的重量比较简表》记载:汉代的1斤,相当于今天222.73克,70万斤折合为156吨。这个数字仅是统治者手中黄金储存量,民间及豪门贵族手中的尚未计算在内。另据史书记载,皇帝赐给大臣们金的数量非常巨大,可推断金不是专指黄金,包括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,究竟金占多少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。
二、找矿方法和加工技术的提高
      采金人不不断的实践中,寻找金矿的方法除了继承前代的方法外,又发现了按矿脉分布关系寻找新矿和察看金光寻找黄金矿的方法,这在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和《史记·天官书》中都有记载。
      在黄金加工技术上与春秋战国相比,又有新的发胀。首先是继承和发胀了前代的技术,对镶嵌技术、鎏金技术、错金技术的使用范围加大。从中多的出土文物可以看出,当时的黄金加工技术已具有相当水平。如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掘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的两座大墓,出土了包括鎏金宫女形灯(长信宫灯)、错金博山炉等在内的大量金制器物。这些器物造型优美,制作精致,纹饰华丽,显示出极高的工艺水平。一些器物奁盒上还镶有金丝和玛瑙青铜箍,这都说明错金、染金、镶嵌技术的广泛使用与提高。
      其次是发展了金石铜联合组成工艺。著名的“金缕玉衣”就是金石铜联合组成工艺的制造典型。
      此外,焊接技术、黄金冶炼、提纯和铸造技术都有新的提高。